探讨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对短路电流的影响(上) 当前世界,随着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容量的增大和输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电网中电抗电阻比越来越大,导致系统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即使没有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也已变得衰减越来越慢[11-12],而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的接入将可能继续增大断路器开断时刻短路电流中直流分量含量,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实际开断能力,甚至当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过慢时,还可能导致断路器开断时短路电流无过零点,出现零偏现象[13-14]。因此,在短路电流超标的区域配置串联电抗器(简称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是改善局部短路电流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及国内华东电网等应用了这项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根据叠加原理,故障点的短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之和。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后系统等效图如图1 所示,其中R、L分别为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支路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前等效电阻、电感,R′、L′ 分别为剩余支路等效电阻、电感,Lk 为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电感,K为短路点。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初始值ap0 i 为短路发生瞬间相量差m pm I 8722; I 在时间轴上的投影,如图 2 所示,初值ap0 i 的大小还同故障发生的时刻有关,当m I 与pm I 的相量差与时间轴平行时, ap0 i 最大。衰减时间常数a T 随着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的增大而增大,即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越大,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越慢。
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当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初值过高且衰减过慢时,可能导致断路器开断时刻短路电流无过零点,产生零偏现象[13]。如图2 所示电源电压m U 与支路短路前正常工作电流m I 的夹角981; 会根据支路正常工作时潮流状况而变化:当短路前有功流向故障点位(即由电源1 流向电源2)且支路无功潮流表现为感性时, m I 与相对m U 位置如图2 所示, m I 与pm I 夹角将小于90°,此时ap0 i 小于pm I ;当短路前有功流向故障点位且支路无功潮流表现为容性时,m I 超前m U, mI与pmI夹角可能大于90°,此时ap0 i 可能大于pm I ;因系统为多电源系统,当短路前支路有功潮流流离故障点位(即由电源2 流向电源1)时, m I 位于图2 中三、四象限,此时m I 与pm I夹角大于90°, ap0 i 也可能大于pm I 。因此,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初始值ap0 i 可能大于短路电流周分量幅值pm I ,如果此支路再加装串联电抗器,随着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的增大,直流分量将衰减的越来越慢,这都将导致断路器开断时直流分量可能仍大于周期分量,即短路电流无过零点,产生零偏现象。
短路冲击电流为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的瞬时值,在感性电路中,可表示为当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增大时,衰减时间常数a T 增大,导致冲击系数im k 增大,但由于pm I 的减小,短路冲击电流呈减小趋势。由前述,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可以抑制短路电流,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电网接线和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计算,评估串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的影响,趋利避害。
依托750 kV 电网建设,西北电网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用电负荷的增长以及发电机组容量的快速增加,WB 电网规模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短路电流水平也逐步上升,部分母线短路电流可能超标,其中最严重的为WB750 kV 变电站的220 kV 母线(WB21、WB22 母线),其变电站电气接线如图3 所示,其中LG 与TH、GS 与HGY 经其他线路与WB 形成环网结构。 采用电磁暂态仿真程序(EMTP)对2016 年夏季WB 电网短路电流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所用电力系统模型基于PSASP“2016 夏季大”数据包基础参数。以对研究区域关键计算内容影响最小为原则确定缓冲区域及外网(以等值形式出现),最终确定等值边界,形成研究所用WB 等值系统,共包括含45台发电机、96 台变压器、152 个网络等值负荷、408条输电线和73 条并联电容电抗器支路。因短路电流直流分量与短路时刻有关,所以针对WB21 母线短路电流情况,采用系统开关在一个周期内按等时间间隔进行50 次三相短路计算,找出使得WB21 短路冲击电流最大的短路时刻,并得到该时刻WB21 短路全电流瞬时值。基于包络线和函数拟合的方式在Matlab 上编写短路全电流的分离程序[15],从计算所得短路全电流中分离出周期分量和直流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