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作用:解读钢贸产业链的“罪与罚”(4) 十六、中材公告事件 2012年12月20日,中材集团发布公告,大意称:有1亿元银行承兑丢失、有价值2千万元钢材去向不明、有9840.9万承兑汇票和货物去向不明电抗器作用。 媒体报道如下: ====================================================================== 12月20日晚,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材国际,600970.SH)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部分票据和货物存在风险的提示公告。 公告称,公司接到全资子公司中国中材东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报告,该报告称,今年以来,银行加强对钢贸商融资监管,一些钢贸商资金链断裂,钢贸业务的危机蔓延至整个上下游企业,对钢贸为主营业务的东方贸易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东方贸易现有钢贸业务涉及总合同金额21亿元左右。东方贸易近期经过核查发现部分票据和货物存在风险。 东方贸易根据与钢贸公司电抗器作用签订的两份合同(采购合同号:2012081601、2012090301),通过银行向其开具12张总计金额为1.2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目前,东方贸易没有收到相关货物。经过核查发现,其中10张总金额为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并冻结了上述总金额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另有价值2000万元的货物去向不清,公司正在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东方贸易根据与钢厂签订的三份合同(采购合同号:RGX-120514-02199-NJ、RGX-120608-00686-NL、RGX-120608-01425-NG),通过银行向其开具11张总金额为9840.9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目前部分汇票和货物去向不清,公司正在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 媒体在事后的均以:“公告含糊”、“疑点颇多”,或是其有“难言之隐”等比较委婉的说法来说述电抗器作用。 分析上述公告之前再来看另一则新闻: ====================================================================== (2012年)11月30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2012年11月29日收到副总裁方芳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方芳女士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根据有关规定,方芳女士即日起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 而记者查阅中材国际此前公告发现,东方贸易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和钢材贸易业务,而方芳正是东方贸易董事长、法人代表,另外,方芳还兼任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方芳在2011年7月15日才被聘任为中材国际副总裁。对于副总裁方芳任期不到一半即辞职,中材方面表示其是退休辞职,与东方贸易事件无关。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报露实情是其义务,而不说假话则是最起码的底线。跨了这条线,其实就是……我不方便说电抗器作用。
中材集团参与充当影子银行应该主要是其两家子公司,分别为“中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中材东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两个“中”字抬头,实际用的都是一班人马。说白了就是出款抬头不一样。而此事件事,我们看这份公告。
12张共1.2亿银行承兑没有收到货物,经查1亿元票据丢失,2千万元货物不见。 仔细一点就明白,上述资金相关的合同号分别是:2012081601、2012090301。啥意思?说明白点就是:2012年8月16日和9月3日,中材东方分别与某钢贸商签订合同两笔,资金共1.2亿。按行业惯例,这种合同生效之后付款时间非常快,短则一、二日,多则一个星期。假如中材规定承兑需要三个月周转一次(即把钱还回来,我重新再放给你)的话,该钢贸商第一次还款期应该是在11月中旬还第一笔合同款。(也不一定非得说是三个月周转,各家不一样,但大理相通)——毫无疑问,这钱没还回来。而对于这种交易来说,只要到期哪怕晚一天还,那就是天大的电抗器作用事情了! 可以想像中材肯定催款调查,钱没还回来,发现合同承诺的货也不在仓库。慌了,再拖拖又一个月过去了,实在没办法便在12月20号发布公告称票据和货物丢失。即使是猪脑子也得要想想,1个亿的承兑汇票放出去了,你三个月之后才发现丢失了?谁丢失的? 中材自己丢的,运输路上丢的?那就是说钢贸商没收到票喽。那可都是如之前例子所写派人在飞机场连夜守候等着拿票去贴现的主,或者直接派人去中材公司现场拿票的主,即便是快递,那钢贸商可也是打了保证金给你,你开了1.2亿承兑人家没收到,三个月之后才发现。开大的笑话。 钢贸商丢的?钢贸商拿到到票了,然后又丢了,那关你什么事情?作为上市公司,写这样的公告,这是在糊弄谁?这是不是无耻?(注意,我只说这份公告无耻,并没有针对其它)
至于公告里提的第二部分都不用说了,这种交易实际就是中材以钢材贸易的形式将货款支付给钢贸商名下的A公司,形式为采购钢材。到期之后再将这批钢材卖给该钢贸商名下的B公司。其中差价为这次交易中材的毛利润。而钱先付出去了,原本应该由A公司将货转给中材,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给,所以才导致了“货物去向不明”电抗器作用。 本人稍微了解一点中材的做法,实际上中材名下的货一直是由“中远物流”来监管的。(呵呵,又是一个中字头的大公司),真的货物丢了,你去找监管公司赔就是了。而中材有时候为了谨慎起见,更或者是下面的操作人员为了更好的向上级部门汇报,要求付款单位不能是该钢贸商名下的A公司,而是要求是资历更好的大企业,甚至是央企业。 但这也不难办,该钢贸商再找另一家央企就是喽,过把账留点利润给它也不是难办的事情。于是这个货物就这样流转了:
钱是付出去了,关键是货,前期大家为了拼市场,抢份额,真的有没有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把钱按期能还就行。可是这要是钱还不上,那……哭吧。什么国企过一手,什么专业的监管公司,电抗器作用都不顶用了。
实际上中材开始发现出事时间应该比公告早得多,据我的信息,推测他们最早应该在8月中下旬陆续出现回款未到位,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仅是个别客户。我相信他们(任何一家)这时候的优先做法肯定都是先是下面人员催款,查货,会面,硬话放点,软的求点但都不管用。随着时间的失衡涉及款项和单位也越来越多,不报也得报了。
于是11月29日,东方贸易董事长兼法人辞职。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无果后不得及才发布公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国企的作风,公告提到涉及“21亿资金有风险”……。只能说明这收不回来的资金最少是有21亿,而不是简单的“有风险”。 今天早上看新闻了吗?中材发公告了。” “看到了。” “啥意思,这几笔合同有你们的不?” “这个不是我们做的,我们的事还在谈,前几天我还跟他们吃饭,目前我们还算是相比良性的。” “那他们为什么发公告,这样闹出来对他们也没好处啊”。 “他们也是没办法,听说是有几家现在完全不配合,发个公告警示一下他们,显示中材的决心。” “这是豁出去了的节奏?这公告写的,真是太没水平了” “呵呵,他们也是没办法交差了。” “你们保重啊,有些单位开始准备走司法程序了。” “我们一直积极处理,暂时应该不会吧,还有什么办法吗?” “这能有什么办法,第一欠了钱你们认,第二还不上把态度拿出来,起码要积极配合处理。” “恩,这个是自然。”
十七、中钢集团与山西中宇 大概介绍下,中钢集团自己的介绍里有句是:“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所以中钢与钢材打交道乃是情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盈亏都与其它参与影子银行的央企性质不同。
由于接触的面不一样,我所知道的中钢公司(下属单位)早些年是自己参与钢材贸易的,即超级大钢贸商,但由于行情涨跌起伏,赚的时候很赚,赔的时候也吐的流血——不止是中钢,中铁也有类似经历——所以后来中钢下决心不再自己参与钢材交易。再说明一点,我不完全了解中钢集团的运作,我说的是我所知的中钢的一些下属单位。 中钢属于在影子银行中起步非常早的电抗器作用单位了。
山西中宇,可能关注CBA联赛的人会熟悉这个名字,是的没错,此山西中宇队就是彼山西中宇钢铁。山西中宇前身为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12月24日。其大股东兼法人为王兴江。媒体报道:王兴江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投资兴建山西宇晋后,中国钢铁业正迎来新一轮繁荣,此后五年,每一家钢铁生产商都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山西宇晋未及两年,一次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令王兴江元气大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案情,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山西宇晋与另一家都隶属于河南仁和集团公司(下称仁和集团)——亦为王兴江投资——的山西宇进铸造冶炼公司,以低价购买当地小铁厂的生铁、铁水等产品,改变原料名称以废旧物资的名义入账,同时取得山东、陕西、河南等七省20户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虚开发票12741份,抵扣进项增值税税额2.25亿元。
至2008年1月,山西宇晋及17名被告人触犯偷税罪、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山西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山西宇晋罚金约1.85亿元。王兴江的弟弟王明山与其他人共11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2年不等,并处100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
事情发生大概如下:(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媒体报道) 2007年6月份,中钢开始与山西中宇开始发生业务往来,两家公司签订协议,中钢将包销五年山西中宇的产品,包括山西中宇扩大生产后的产量。按照中钢的想法,山西中宇每月产量为20万吨,照当时钢材价格5000元/吨计算,中钢每月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每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00多亿元。
付款方式为中钢提前两个月预付货款,金额大概为20亿元。看到没有,中钢这种大手笔买货都要这样付款,而且中宇当时的年产能才300万吨左右。可以想像当时钢厂的地位。上的兄第说远没有我说的强势,那是看时,看地方,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我也曾经有过拿着2个亿的银票,一个电话让钢厂总经理立马坐飞机过来取票的时候,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嘛电抗器作用。 说回正题。中钢向中宇支付了首笔20亿预付货款后,就被王兴江用于偿还此前的债务,由于滚动操作,之后陆续付款,而与此同时,山西中宇的供货商紧缩了对山西中宇的供货,导致山西中宇每月资金流达不到20亿,无法向中钢钢铁提供足够的产品。至2008年3月,中钢共计向山西中宇付款超过54亿元,山西中宇向中钢累计发货近28亿元,拖欠中钢钢铁货款和保证金超过26亿元。但为了维系这种“全面合作”关系,中钢还得继续追加投入。 传出来的消息有说,中钢付给中宇的预付款并未经过中钢集团总裁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但不可否认的是钱付出去了,那肯定还是有集团高层支持。另有报道说中钢的财务规定超过5千万元以上付款需要经过董事长黄天文本人签字,可是不少资金支出金额都被有意控制成了4900多万元。
按理说中钢集团这么大,20来个亿实在收不回来也不算特别大的事(看事情出在哪个层面,各位懂的,况且这和下游的钢贸商融资跑路还是有点区别的)。但在另一条线上中钢集团从2006年谋求部分上市,预计2008年初完成。2007年11月中钢集团上市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毕竟这是大方向。要上市先审计,于是中宇的20多个亿的事件浮出水面。经过调查之后中钢集团发现对山西中宇的预付货款已出现严重问题。为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中钢于2008年实际上就接管了中宇——呵呵,我们平时说笑,千万别放款放成了股东,哥们这事成了——为了快速甩掉包袱,中钢急于找到下家接手重组,先后接触过首钢、酒钢翼城、国丰钢铁等多家企业,但都无疾而终。(国丰曾经托管过中宇一段时间)
虽然中钢接管中宇后希望能扭转局势,但事与愿违,至2009年11月国丰钢铁离开托管中宇时,山西中宇对中钢的欠款扩大为38亿元,算上中钢通过国丰钢铁收购中宇股权支付的资金,实际中钢在中宇陷落的资金已高达近40亿元。
怎么不降反而扩大了?细节不清楚,但可以打个比方说,打麻将输了钱,还要扳本,那当然有可能越扳输越多喽。
后续:1、正是这颗越长越大的“毒瘤”,直接导致了中钢上市计划停滞。 2、2011年5月13日,国资委有关司局官员赴中钢集团,宣布了国资委对黄天文免职的决定。 3、国资委和审计署已于6月7日正式对中国中钢集团(下称中钢集团)原总裁兼党委副书记黄天文展开离任审计。——小道消息,黄承认其在职有工作失职,但希望国姿委在其审计报告增加“无个人无经济问题”,得到许可。 3、2014年4月,中钢与山西立恒达成托管协议,立恒钢铁将以削债方式托管山西中宇,山西中宇所欠中钢40亿元债务,削减为约10亿元;山西立恒托管山西中宇后,先支付给中钢1亿元,剩下的9亿元根据山西中宇的经营情况,每月偿还1亿元。 4、媒体此后相继以标题“中钢巨亏致30亿国资人为流失 至今无人被追责”报道此事。 4、山西立恒内部人士说,其实早就不是托管,就是山西立恒以10亿收购了中宇。
十八、抢货大战 2012年中旬中铁仓库事件爆发之后,参与钢贸各环节的单位开始大面积盘查——以前不是不知道有猫腻,现在是不同层面来关注此事了。 银行(影子银行)开始拉货(换个仓库),催款。事情发展后来都停止了放款业务; 仓库(部分领导层面认为自己没问题的)开始发函公告要求货主自己统一来盘点; 而某些钢贸商自己投资或控股的仓库则多是沉默不语; 钢贸商也盘算着能不能把漏给堵上,要么筹钱把该还的还上,或者选择性的违哪家的约; 钢厂也开始派人查货——虽说钢厂强势,但也有些钢厂把货放在钢贸商处(大钢贸商),作为前置库,即货放你在,帮我销,回了款还给我。 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摆在各单位领导面前的就是怎么解决了。 大概可以这样分段: 第一轮:拉货 银行(影子银行)都拿着仓单要求提货,毕竟合同时间没到,你名有据可依的是仓单上的货。——尽管盘点的时候没看到。 于是什么仓库大门被堵,各大货主争相不让,部分仓库人员痛苦流涕的事情不绝于耳。更有好笑的事情,某些国企自己的货明明放在自己的仓库,有监管,有各种入库手续。突然哪天另一个国企跑上门来说,这货是我的…… 第二轮:要钱 货不见了,还钱吧,这个不多说,能还上还会走到今天这地步么。 第三轮:起诉,查封 天天派车堵大门不是个事,况且有些有手段的货主趁着晚上把货拉跑你就追不回来了。这种一女三五十嫁的情况,货主基本上都不是一般的等闲单位。那只有起诉了。第二条虽没写几个字,但却是经历了很长时间,要知道一旦都上法院就相当于事情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第一是彻底翻脸,第二你要有确切把握证明货是你的,得拿得出过硬的电抗器作用证据。 第四轮:抓人,逼着交资产 能这么干的,都是这些大央企了,老夫这里只能长叹,谁能玩得过**DANG啊。 第五轮:无解 起诉了,抓人了,反而让钢贸商轻松了。第一,公司彻底破产了,不用遮掩;第二,反正被抓了,再也不用睡不好觉,不用是想着继续筹钱,还是跑路,还是跳楼了;第三,反正我欠了十几家,现在只被一家抓,反而轻松了……影子银行们头疼了,人是抓了,死活不交资产,肯定不能放啊,这要是放了岂不成了全中国的大笑话了。怎么办?无解!
十九、商会公开信、银行道歉信、及“硬汉奖”等事件 长三角的钢贸圈想必都有听过“第一钢市”,其前身为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创于1987年,公司创始人为周华瑞。其还是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周宁上海商会会长。这么说吧,不说大,说他是上海市钢贸圈的大哥大应该没人表示质疑。 2012年6月5日,上海周宁商会和上海钢铁服务协会发出公开信,反正篇幅也写很长了,不如把全信摘下来,大家看看吧。仔细看看,还是有很多料的: ============================================================= 致上海所有商业银行: 据上海统计局数据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上海工业企业利息支出141.71亿元比上年增加32.6%。按去年钢贸行业的银行融资1600亿元的规模平均成本15%计算,每年将负担将近250亿元,而在银行与钢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银行业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周宁商会自96年成立至今已有16年,各类企业达到3万多家,在全国兴办以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大型钢材等专业市场达600多家,年销售总额达万亿元,年创利税达到近百亿元。据周宁上海钢贸行业初步统计了解到,从今年年初到目前融资规模收缩了23%以上,钢贸行业10多年建立的诚信联保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民间资金纷纷从钢贸企业抽身而出,钢贸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面临全行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的局面在加剧。在这种大环境下所潜在的各种市场性危机和社会性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已发各种社会问题。 面对困难,绝大部分周宁商人不等不靠,直面困难,自力更生,主动作为,重信守义,坚守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不逃避,积极应对不退缩。在商会的组织下,广大企业家携手同心、凝心聚力、共克时艰,采取担保公司、市场管理、上规模企业筹资风险金等方法抱团取暖,防止时间进一步恶化,展现周宁企业家“输人不输阵”、“宁穷不失信”的为商信念,提振社会和金融界对周宁商帮的信心;各个市场和担保公司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减免了市场租金和下调了担保费,实实在在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实际行动彰显共度难关的决心和信心。商会同时研究出台应对措施,帮助解决会员企业遇到的困难,与商业银行多方协调共同面对,协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提升。宁德市和周宁两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市委书记廖小军和县委、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赴上海指导处置工作,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提振士气。上海市金融办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各担保公司的意见,在企业自筹风险金的基础上同时启用上海市政府专项企业风险金来支出钢贸企业,市再担保公司对较规范的行业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旨在帮助行业走出危险,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电抗器作用的安定稳定。 为让钢贸企业顺利度过这次危机,构建一个和谐的银企合作关系,也给银企共同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周宁上海商会1573家会员企业向在沪国有、股份、城市、商业等银行金融部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无论哪家商业银行都应该从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的大局出发,不做收贷的领跑人,只有平稳的信贷规模才是规避系统性风险发生的良药,维护钢贸企业的平稳运营和发展;给予能正常还贷的企业续贷支持,帮助企业共度难关。
二、严格执行银监会对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七不准”规定,担保公司、市场已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收取融资户的费用,银行业也应减少收取融资中间费用。
三、各商业银行应给合作担保公司、市场一定的宽限期。担保公司、市场承担了百分之百的银行融资风险,而受益却不足银行收益的十分之一,没有担保公司、市场在一线承担风险,各金融机构的产品就难以在市场平台上复制、快速发展。
四、我们坚信银行的信贷规模只有保持存量,才是化解行业信贷危机的根本。在当前银行已收贷规模达到23%以上时,银行不转贷,贷款企业的还贷能力必定有限。
五、这些年银行依靠大型市场(平台)、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了业务,并取得极好的收获,每年账面提取的坏账准备无代偿时时都应该按一定比例反哺于市场、担保公司。
市场和客户是需要培育的,只有达到利益共享,客户才有忠诚度,而优质的客户才是银行风险可控的基础。眼下极需银行减轻成本让利商户,用时间换空间让商户与银行有更多的粘性,培育更好的市场。
过去融资是大型专业市场服务功能中重要部分,银行让市场主办方承担着无限连带责任和周宁商帮的联保互保来控制全部风险而不是由银行商业条款对贷款企业进行有效约束,在市场全面危机时,银行方是否应该扶助联保互保体和市场担保公司。
经过这次市场危机的洗礼,周宁商人将更加成熟,更能读懂市场的艰辛与复杂。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有商业银行的理解与大力支持,有市场、担保公司的积极配合,有广大商会会员的参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在国家新一轮的经济刺激的浪潮中逐步走出困境,重塑钢贸企业的良好形象,再创辉煌业绩。
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 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 2012-6-5
公开信 上面的公开信可以分为两部分,即:1、抬头说明;2、提出要求。 第1部分大意为:银行你们收贷了,我们人很多,日子很难过。而且重要的是,你前几年在我这里挣了太多的钱,别翻脸就不认人; 第2部分就是说提个要求,以前风险我们担,肉汤银行喝,你们得知道感恩,不要这样对我们。
确实商会也是被逼无奈了,写封公开信为行业呼喊一下无可厚非。但作为看观,咱们来中立的看看这封公开信。 1、2011年的1600亿的年贷款,平均成本却要15%,即240亿~250亿。,而查一下得知2011年的贷款基准利率是多少?6个月至一年期为6.31%。
并且银行的放款还是承兑汇票,承兑转为现金还有一定的贴现率,按千分之八一个月计算的话,那年贴现即有:9.6%。
什么意思呢,即正常从银行贷现金的话(提供抵押担保等,这都需要),基准利率是一年6.31%,商业银行有浮动,但毕竟经此为基准。那么如果银行贷款出来的是承兑,理应要远低于6.31%/年才对。我不是特别清楚银行的利率这块,但大账肯定不会错。公开信称年平均成本要15%,即每月1.25%(不知道是承兑还是现金)。这得是有多高啊!!!这可是从银行放出来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高,钱都是银行挣了么?这高么,钢贸商为什么还要贷?是不是还有一些钱都放在中间打点环节了?——我只能提出问题,回答不了。
2、“银行、民间资本纷纷抽资,造成前所未有的困局”。 一个做贸易的行业,为什么抽资了就有了流动性不足,全行业资金链断裂?如果说投资建个厂,开发个新行业,某个可预见性的投资项目投到一半如果撤资会有困局等我可以理解。你们全部是做贸易的,上家买了货,卖给下家,怎么会一撤资就断了?之前讲的例子,如果正规做,即使银行后续不给你贷款了,那么你要么现在手上有存钱还给银行,要么你把钱拿去买货了,货卖掉以后也能还给银行,要么你有保证金压在钢厂,那也还在钢厂,没有飞掉,行情不好亏了本?那怎么能亏几千万,上亿?这公开信里只谈结果,那原因为何不谈?
3、银行挣了钱,现在是该反哺我们了 我认为大家私下可以谈,甚至可以大骂银行太TM不仗义,火气来了吐口水都不为过。但是理归理,事归事。按这种道理,这个社会该反哺的太多太多太多了…… 4、区别对待,即对钢贸不可以一刀切 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任何人事都是如此,岂可因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但另一面,这锅里全是老鼠屎,你岂能怪人家不把几粒米饭捞出来吃掉?
总之吧,我的观点,从商会的角度上来说,写这封公开信无可厚非,而且也确实看到了商会为行业努力,为行业呼喊。 但从社会大局来看……无耻!
说公开信发出之后的反应前,先来大概说说周华瑞其人。周,福建周宁人,应该是80年代就开始到上海了。媒体资料显示,2000年初其经营的逸仙钢材市场首创了五户联保、动产质押加上担保机构担保的模式,这在当时被银行誉为重要的金融创新,至此也打开了上海钢贸融资的大门。
大概啥意思呢,就是先由钢场市场成立担保公司,成立商会,为钢贸易商从银行贷款进行担保。同时再加上钢贸易商自己相互担保,再加上之前例子里讲的还有货控制在银行手里。也恰恰正因为如此,才开启了银行监管的“重担保,轻质押”。行情好的时候,即使哪户真的出问题了,担保公司、别的商户、商会会将坏账自己抹掉。而正由于担保公司雄厚的实力,闽商的团结,早些年伸尔出事一两单被他们摆平的事迹慢慢传开之后,反而让这种模式被受银行青睐,甚至一度在业内传为电抗器作用佳话。
那不容质疑,周华瑞在上海钢贸圈中老大的地位也就当仁不让了。“2007年,他创办的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钢市),占据了上海大柏树钢铁市场的最中心位置,2007年落成的大楼现代气派,最高峰的时候曾进驻了575家商户,钢市门口停满了豪车,有多家银行把网点直接开在钢市。”
其实大家也都猜到了,这种多家栓在一起的担保模式最终也是大面积害死钢贸商的重在因素。小洪水来临的时候,兄第们手挽手站着,即使一个没站稳,立马有人扶住你,大水滔滔的时候呢?只能一起被冲了……
重担保,轻质押!!!!!呵呵。
说回上面,公开信发出之后。6月5日发的公开信。6月28日,周华瑞在某交流会上说:“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已经明确表态,对上海钢贸行业目前出现的困境给予全力支持,对于过去的贷款不予收缩,中信银行在此基础上还承诺给予一定的增加”而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商业银行则表态:支持做实体,不支持挪用贷款投机。
其实熟悉的人都明白其中道理,商会发公开信说明啥?说明真的到了最危机的时候了。中国人讲究闷声大发财,谁见过贷款人给银行发公开信要求放款的?大家再仔细看看表态支持的这几家,都是什么主?这也都是自己深陷其中自己爬不出来的主。而那些只是身上弄了点泥,还能跑的掉的,怎么可能会支持你?
引一段文字:“据介绍,对上海钢贸商放贷量最多的银行,依次是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电抗器作用。
周华瑞说,公开信发出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于6月8日召开了行务会议,约见了福建省、地、县三级的上海商会负责人和个别企业代表。最终,兴业银行承诺保持原有的贷款规模,并下调银行综合收益率。6月13日、20日,周宁商会又牵头分别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进行银企合作交流。
“昨天光大银行也来找我们,希望通过(钢铁服务业)协会及时和企业沟通。”周华瑞说,“民生银行决定在规模不缩小的情况下,在一些费用上让利于钢贸商;中信银行过去收取基础利率30%到35%的费用,现在承诺降到10%。”
懂了吧,我自己也跑不了了,暂时还不能跟你翻脸,怎么办?那只好表个态支持你了。 再往下看:商会在发出公开信后,还组织银行企业座谈;找上海金融办、上海银行业协会、银监局,周华瑞还给前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市长韩正分别上书为钢贸呼吁;
2012年7-8月间,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诉***货款未还,第一钢市和周华瑞等等提供了担保,故一并被起诉。
2012年8月1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发布“欠歉声明”,大意表示第一钢市及周华瑞没事,搞错了……
2012年8月,前面说的“中铁物流事件”暴发;
2012年下半年,甚至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研讨会,请来众多专家为钢贸企业出谋划策……
凡事啊,得看怎么做电抗器作用。
关于民生银行的致歉,声明大意说:由于搞错了,这种行为给第一钢市及周华瑞等人造成了一些影响,深表遗憾和歉意。为尽可能挽回此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愿意与第一钢市就续授信业务事宜召开公开签约仪式,以正视听。还说“更期望在目前钢贸市场面临寒冬之际,我行能在舆论上和业务上给予你们切实支持,互助互利”。
关于致歉,我倒是有几点疑问: 1、 银行起诉周之前完全都没有通过气? 2、 银行明知道现在寒冬,明知道舆论不好,还能告错人? 3、 即使真的起诉错了——其实也肯定有关系,只是把合同拿过来一看,哦,你没有责任——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那么撤诉就行了。有必要为了“支持”还要搞一个签约仪式?很多东西都一样,越是不自信越做的好看,越是有把握,越是吊儿郎当。
二十、钱去哪儿了 钱去哪了?这是这个环节最核心的问题。想必所有人都要问。咱们就直接来举个简单理想化的例子来说吧。 假设条件: A、该钢贸公司自有资金1200万; B、该钢贸易公司与某钢企签订合同每月订货5千吨,每吨进价4000元,销售4300元;并且不需要交保证金给钢企(实际不可能) C、从银行/影子银行(以下全称银行)融资成本为每吨30元/月/吨(这里就直接算到单价里,不算明细了),运输、仓储等费用共计每吨50元(非常低了) D、每笔融资保证金为20%(实际上有达到30%-50%),该钢贸公司实力很强,不需要走担保公司担保(也节省了费用) E钢企生产周期一个月,运输到仓库加理想情况下全部卖完一个月; F、以上全部用现金结算,就不算承兑了。 我相信了解这行的人看到以上假设的条件,那是非常非常有利的了 我们先把限制条件都去掉,算到最后再加上各位就明白了。
1月1日,该钢贸公司(以下简称A)付2千万*20%=400万到银行; 1月2日,银行支付2千万至钢企,钢企开始陆续发货; 2月1日,A公司再付400万到银行; 2月2日,银行付2千万至钢企业,钢企2月份的货开始发; 2月3日,1月份钢企的货发完毕,开始集中运到仓库; 3月1日,A公司付400万到银行; 3月2日,银行付3月份的货款至钢企,钢企3月份的货开始发; 3月3日, 1月份的货到仓库开卖了,今天全部卖完,回款2150万; 2月份钢企发货完毕,开始集中运到仓库; 3月4日,昨天卖货的款,其中80%是银行的,而且还要加30元/的手续费,所以应该还给银行2千万*0.8+30元/月/吨*2个月*5000吨=1630万。 A公司再除去运费:50元/吨*5000吨=25万。当前账上余2150万-1630万-25万=495万,这个495万里面,包含着自己1月份自有资金400万。换句话说,1月份订的货,毛利润为:95万! 4月1日,A公司付400万到银行; 4月2日,银行付2千万到钢企,订4月份的货。 以下循环操作。
大家再来回看,上面这样做的是什么公司?这是正规操作,有实力真心做钢材的公司。一个月毛利95万,再除去办公、人工等各类开销,不管怎么说,肯定还是赚钱的。
自有资金1200万,一年就可以做到销售额2.5亿(实际销售,不是虚的),实现毛利润1140万元!但同同时大家也要看到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以上操作当中一环套一环,资金要一步步到位,容不得有时间差,容不得出半点状况,不然都是每天高额的费用出去了。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像,这些钢贸公司每逢月底月初就得跟打仗似的,到处筹钱付保证金(以上例子说自有资金1200万,但实际上是分三个月用完,况且谁也不会闲着没事把现金就留着账上不动,等着几个月后付保证金)。另一个怪现像就是这些钢贸公司财务人员会比销售人员多。甚至出现财务十几个,而销售只有二三个人。
紧张归紧张,哪个公司还不得有点压力?如果此时银行中途不再继续放贷,A公司肯定是损失了,钢厂的保证金(百把万)被没收了,但除此之外呢?你该有的货要么在仓库,要么在路上,要么钢厂还没发(已经交了钱还得发给你),会亏损,但电抗器作用不会很厉害!
如果此时行情不好,你每个月进货没有300元差价(4000元进,4300元卖),那么你的利润会下降,降得太厉害,你可能不赚钱,但也不至于亏到哪里去,钢厂月底定价也是按市场来考虑的,行情低出厂价也会走低。行情实在跌的太厉害,一般钢厂也会先自己倒挂一点(就是卖一吨亏一吨),实在还不行,才会让贸易商亏本(也有个别钢厂坑钢贸商的,这个回说)。虽然说钢厂强势,但起码还得有点商业道德,不可能说钢贸商常年跟你做生意,年初都放几百万保证金在你那,搞到最后你卖的货比市场价还贵吧。
综上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好好做,即使行情不好,银行收贷,钢贸商肯定会亏本,但是,绝对不会亏到要跳楼跑路!
我们再回看上面的例子,试想,如果上例中3月4号A公司收到回款2150万,但却没有还给银行(没关系,我30元/月/吨的利息照付就是了),而是把钱挪做它用了呢?
银行实际出资是80%,即1600万元,费用30元/月/吨计算,一个月就是15万元,即这1600万现金融资成本为:0.9%,即1分不到。 如果我短期拆借给同行,按3分一个月算,一个月的收益是48万!,除去成本还有33万。我擦,这来钱也太快了吧。 房地产升值这么快,要不先拿个几百万“小钱”来买个房子到时候再转手好了; 想融更多的资,更好的操作,入点股到仓库很有必要,那就入点; 炒股,炒期货,听说能赚,反正手头上钱,投点; 老子辛苦一辈子,现在也是事业有成了,怎么也得换辆豪车吧,再说这是身份的象征,实力的象征; 做钢材没意思,天天这么累,时涨时跌的,放贷来钱快,干脆成立担保公司,成立放贷公司合法化好了; 相关人员要打点?这个必须的啊,这都是小钱,给!; 现在最缺钱的是谁?融资回报高的是什么行业?房地产。要那不投点?可是这个时间长,投资大啊。应该没事吧,我们稍微多压两笔货就是了,反正是循环操作,压个一两笔应该还能应付; 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我得想法提高下自己的身份,怎么办呢?那不是老有电视电影向某某献礼么,投不投?投啊,必须的啊,这个亏了也可以投; 这些年受够了钢厂的气,况且银行相信钢厂直接把钱打到钢厂,要不入点股到钢厂好了,大的入不了,我找小的电抗器作用;
电抗器作用等等,万一投资失败,钱收不回来怎么办?万一……,当年食不果腹,如今风光一时,手握重金,资产分散,处处都有,要死朝天,不死万万年! |